1. 信息压缩的角度 互联网是信息的全集 网络上有海量的文本、代码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,但我们不可能直接检索和整合所有原始数据。 大模型是压缩器 在训练过程中,大模型把原始数据通过参数(如 GPT-5 有数千亿参数)压缩成一种高维向量空间的知识映射。 压缩是有损的 就像把一张原图压缩成 JPEG 图片,细节一定丢失。 大模型无法 100% 记住所有细节,甚至可能“幻觉”(捏造信息),但它保留了大量有用的 模式、统计关系和推理框架。 类比: 互联网原始信息 = 高清原图 大模型 = 压缩后的 JPG 图片 模糊、有噪点,但仍比没有图要好用。 2. “有损视图”的含义 有损: 不保证精确,还可能产生“幻觉” 信息更新不及时(模型有训练时间的截止点) 对长尾问题或冷门知识理解不完全 视图: 模型构建了一个对互联网知识的“总体近似”,能在对话或生成任务中给出 大致正确、逻辑连贯 的回答。 可用: 即便有误差,人们依然能用它快速获取启发、思路或基础答案。 3. 为什么“比什么都没有要好” 以前我们需要: Google/Bing 搜索 + 阅读多篇文章 + 整理信息 或人工请教专家 大模型把这一步骤压缩成: 一次自然语言交互 → 获取整合结果 即使有缺陷,这种“信息浓缩”也极大提高了效率。 4. 现实应用举例 场景 大模型的压缩价值 不足点 编程辅助 从数百万代码库中压缩出常见的写法、bug 修复模式 新库/冷门库支持弱 医学问答 快速概括文献,给出初步诊断线索 不能替代医生,存在错误风险 商业分析 聚合公开数据和报道形成洞察 数据不一定实时或准确 语言学习 把语言知识压缩成交互对话体验 解释可能不够深入或学术化 5. 本质理解 这句话可以总结为一句公式: ...
压力和不适感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
有一本畅销书曾经提出“兴奋效应”(hormesis)这个概念。它指的是少量的压力或不适感,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。 Stress and discomfort can make you stronger 练习举重,肌肉会因撕裂和酸痛而增长。 (这里的“撕裂和酸痛”就是一种不适感) 接种疫苗,免疫系统会因模拟感染(轻微不适)而增强。 承担失败的风险,会因经历挫折和自我怀疑(压力)而增长信心。 通过解决难题,你会因面对困惑和瓶颈(不适)而扩展创造力。 公开演讲,你会因克服紧张和焦虑(压力)而提升表达能力。 经历艰难的谈判,你会因面对挑战和冲突(压力)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在陌生环境中独自旅行,你会因适应未知和不便(不适)而变得更独立和适应力强。 坚持严格的训练计划,你会因忍受身体极限和疲惫(不适)而磨练意志力。 面对批评和挑战,你会因反思和调整(不适)而提升自我认知和抗压能力。 创业初期,你会因承担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(压力)而变得更坚韧和有远见。 这种“兴奋效应”也适用于大脑,经常思考困难的问题,让思想经受考验,你才能学会思考。 但是,现在有了 AI,很多人就把问题交给 AI 去思考,让自己的大脑歇着。我担心,久而久之,我们会一步步丧失思考能力,直至变成生物傀儡。 最近有一项研究,科学家让参与者完全依靠 AI 来写论文,结果83%的人在写完后不久,无法引用自己论文中的任何内容。即使稍后让这些人重新独立写作论文,他们也会表现出大脑神经活动减少和无法完全投入思考,总是习惯性寻求 AI 的帮助。 研究人员创造出了“认知债务”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现象:AI 确实带来了便利,但代价是牺牲我们的思考能力。 机器借给你脑力,你需要付出利息——你自身的思维能力。 我的建议是,明智地使用 AI,不要让它帮你解数学方程式,而要让它查看你的答案,来解释你可能错在哪里。你的原则是坚持独立思考,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 AI。 思考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累、不舒服,但它是你大脑的训练场,不适感让你的思考变得更强大。
详细介绍 Wayback Machine
🌐 网站: https://archive.org/web/ 📌 功能: Wayback Machine 是一个网页历史快照归档工具,可以查看某个网址从过去到现在的页面样子。 📊 使用场景: 查看竞争对手以前的内容结构; 判断一个老域名是否做过灰产/黄赌毒/博彩; 恢复被删除的页面; 审核老站权重变化; 分析行业趋势演进。 🛠 用法: 打开 https://archive.org/web/ 输入你想查看的域名 查看时间轴(按年份),点击具体日期即可查看网页快照 ✅ 高级用法: 监控对手改版历史; 判断站群/模板是否共用; 分析外链搭建变化轨迹。
如何让客户要求固定内容(如软文)也能收录?
❓问题和需求来源 如果有些文章是固定标题和内容不能改变的,例如客户要求发的内容(行业品牌软文),那么就会与全网其它网站和标题和内容一样,客户要求文章要被收录,有哪些方法处理? 这是很常见的问题,特别是大量软文发布或新闻稿同步多个媒体时。 🚨 问题:内容重复度极高,不利于收录。 ✅ 合法优化方式: 📍 A. 增加附加价值内容 在文章下方增加: 用户评论区; 延伸阅读推荐; 行业图表、资料下载; 视频、音频嵌入; 增加上下文丰富性,有利于“整页唯一性”。 📍 B. 使用结构化数据 利用 schema.org 中的 NewsArticle、Organization 等结构化数据标注,帮助搜索引擎识别文章来源、时间、公司、引用来源。 📍 C. 控制发布时间与平台权重 在搜索引擎“首发权”机制中,最早发布者更容易被判定为原文; 若你站点比其他发布站权重高,则你也可能被判为“原创”。 📍 D. URL 独特性 + 抓取提示 使用包含时间、公司名、城市等唯一性字段的 URL; 提交 URL 到百度/Google Webmaster Tools 提示抓取。 ✅ 灰度做法: 稍作改写(标题变换、部分段落改写); 调整段落顺序、打乱排版; 加入“读者点评、行业观点”; 引用评论、加上FAQ模块; ❗️ 提示:尽量避免在十几个网站上发布完全一模一样的内容,搜索引擎只保留1~2个版本。
收录后没排序,用户能搜索到吗?
✅ 有可能! 📌 搜索引擎流程: 抓取(Crawl) 收录(Index) 初步排序(Pre-Ranking) 实时排序(Live Search Sorting) 🎯 通常现象: 新页面刚收录,有短时间排名窗口; 若恰好有人搜相关关键词,可能看到该页面; 若后续评分偏低,就会快速被降权或移除索引。 💡 黑帽用法: “抢收录先展现”策略(快排),就是利用这段时间迅速推流量、转化或做跳转。